金陵大學校史散記之三:金陵大學核心創始人傳教士文懷恩博士及其前輩

金陵大學校史散記之三:金陵大學核心創始人傳教士文懷恩博士及其前輩

圖一是美國ACME新聞圖片社(ACME Newspictures)1927年3月30日的一張新聞圖片原稿。圖片背面的英文文字說:“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和學者在中國遇害 – 中國南京 – 文懷恩牧師,金陵大學副校長,在騷亂中被憤怒的中國人殺害。 他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外國傳道會的傳教士,近年還出任金陵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是漢語方面的傑出學者。該大學大約有 1000 名學生”。 金陵大學副校長、牧師文懷恩博士是1927年3月24日在南京被北伐南軍殺害。


圖1、美國ACME新聞圖片社1927年3月30日的一張新聞圖片原稿。金陵大學副校長、牧師文懷恩博士1927年3月24日在南京被南軍殺害。 (On back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ary and Scholar Killed in China – Nanking, China – Photo Shows – Rev. John E. Williams, D. D. Vice-president of Nanking University, who was killed by infuriated Chinese in the rioting (on 24 March 1927). He has been a missionary for the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USA – He has recently been acting as dean of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of Nanking University and was an outstanding scholar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t the University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1000 students. 30 March 1927”)。 Ref.#20160225g.

文懷恩(Dr. John Elias Williams 1871年-1927年3月24日)祖籍是英國威爾士,1871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十幾歲時曾做過煤礦礦工。後畢業於俄亥俄的瑪麗埃塔學院(Marietta College)和紐約的奧本神學院(Auburn Seminary)。 1899年8月8日,他與父母也是傳教士的Cora Lilian Caldwell女士結婚。同月,他們夫婦受長老會傳道會(Presbyterian Board of Missions)差派啟程前往中國[1、2]。

抵達上海後,他們9月參加在蘇州舉行的華中各地基督教傳教士會議,從下文將會提及的長老會最早來南京的兩個傳教士之一的李曼牧師夫婦那裡了解到中國對教育的迫切需要[7]。會後他們來到了南京,準備投身中國的教育事工。但因義和團動亂,他們去廬山牯嶺避亂,直到1901年再回南京,接替辭職的傳教士賀子夏(T. W. Houston)牧師擔任益智書院(男校)的院長。

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展覽館的介紹以及幾乎所有有關的中文文章和介紹,都說益智書院是1894年創辦的,院址在南京戶部街[3]。實際上,在1894年賀子夏之前,長老會在南京辦學還有一位至關重要的、付出了生命的傳教士不應該被遺忘。我只查到了他中文姓艾,不知道他的中文全名,這裡就稱他艾牧師(Rev. Robert E. Abbey)[4]。

艾牧師是1882年來到南京。 1883年新年後同長老會在南京的其他傳教士開辦了長老會在南京的第一個學校,一個走讀學校(Day school)。水平估計相當於現在的小學。艾牧師認識到中國人迫切需要現代教育,希望長老會差遣教育傳教士來協助。在久等沒有結果後,他決定自己承擔起這項工作,於1887年3月開辦了長老會在南京的男生寄宿學校(Boy’s boarding school)。這就是益智書院的開始。第一個學生就是讀完了走讀學校後還希望繼續就讀的學生[4]。

學校當時位於南京城西,被認為在漢西門一帶[5],設在本是給長老會藥房助手們使用的房子裡。隨著學校的發展,空間不夠,艾牧師希望為學校購買土地,另建校園。 1890年夏天,艾牧師開始為學校購買尋找土地。但他很快病倒了。看地和商談的操勞被認為是他病倒的主要原因[4]。我想,南京的夏天對不習慣炎熱的白人外出奔波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參考文獻[4]說艾牧師死前的幾個小時還在為這學校和學校的男孩們禱告,辦好這個學校是他最大的掛念。艾牧師也負責教堂的講道,他最後一次講道時,用的《聖經》經文是彼得後書第1章第13至14節:

“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

1890年10月8日艾牧師英年早逝了。他過世後,董文德牧師(Rev. W. J. Drummond)牧師接替艾牧師的工作。 1892年賀子夏牧師來到南京後,接替該學校的工作。艾牧師的太太艾鳳寶師娘在艾牧師過世後離開南京休假,為了協助賀子夏的學校管理工作,這時也回到了南京[4]。

依據上述討論,我在圖2中把益智書院的創辦日期修改為了1887 (3月),而不是過往中文介紹中普遍採用的1894。我們不應因學校發展的需要有過一次搬遷而抹去搬遷之前的歷史。因為文懷恩是來自長老會,我對長老會在南京的辦學歷史花了比較多時間去查考,因此有這個修訂。我在”金陵大學散記之一“中的查考核實了基督書院是美在中於1891年創辦的。但對美以美會的匯文書院,我還沒有做同樣詳細的查考,只是引用了中文里大家常用的說法。

由於對傳教士在中國的工作曾長期是研究的禁區,現在即使是一些正式的中文介紹中也常有錯或遺漏,需要我們慢慢去了解和更正。這裡除了更正益智書院的創辦時間外,我還想簡單地就艾師娘的身世做些修正補充。下面是引自2016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基督教傳行中國紀年(1807-1949)》中對1873年長老會兩位來中國傳教士的介紹[6]:

“美國長老會教士Albert Whiting來華佈道,駐蘇州。
美國長老會女教士、後來的艾牧師娘艾寶鳳(Mrs. L S Abbey; Mrs. Robert E. Abbey)來華佈道,駐南京。 ”

這個介紹不僅有地點的不准確,而且也看不出艾師娘同傳教士Albert Whiting有任何關係。實際上,後來的艾師娘當時是Whiting牧師的太太。他們婚後於1873年受美國長老會差派一同來到中國。當時長老會在南京還沒有站點,他們先停留在長老會在蘇州的站點。 1874年Whiting牧師同長老會的李曼牧師(Rev. Charles Leaman)一同來到南京租房安頓,1875年當時是Whiting師娘的艾師娘從蘇州來到南京同Whiting牧師團聚。

聖經裡兩個最大的誡命是要基督徒愛神和愛人。對傳教士來講,愛神就要辦教堂,傳福音,這不用遲疑思考。但到一個異國他鄉,愛人該做什麼?這需要了解和準備。長老會後來在南京做的愛中國人的事工主要是開藥房、辦醫院、辦學校、辦救濟,但剛開始時他們也還有過其他的嘗試——1876年Whiting牧師嘗試著在南京夫子廟旁邊開過一個書店。他認為提供基督教書籍和科學書籍,非常有益中國人,也可以利用機會給來買書的人講福音。書店開了一年多,也的確效果不錯。但是,後來有人告官這是有政治企圖[4]。

書店關閉後,長老會租了地方作教堂。但Whiting牧師想等民眾反對的情緒有所平息後再開始教堂的工作。這時山西發生飢荒,在山西救災的傳教士需要幫手,Whiting又剛好比較清閒,就留太太在南京,他獨自前往山西。但他在山西殉職了,再也沒有回到南京[4]。 Whiting牧師過世後,Whiting師母去到在土耳其的父母那裡休假,李曼牧師夫婦則去了杭州事奉,長老會在南京的工作一度停止了長達一年半[4]。

Whiting牧師過世早,對他的記錄更少,我很難查到他的中文名字。Whiting師娘是1883或1884年再嫁給後來的艾牧師成為艾師娘的。 1890年艾牧師過世,是艾師娘來中國17年中第二位英年早逝倒在傳教士事奉崗位的丈夫。到文懷恩時,是長老會在南京的事工中付出了生命的第三人。在中國早期的辦學中,不少學校都有傳教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現在回到文懷恩接管益智書院院長的工作上。因為傳教士來中國以前,中國沒有現代教育和學校,因此傳教士在中國辦學之初只是需要辦走讀性的初級小學(day school)。隨著讀完小學的孩子增多,為了讓他們有可能繼續就讀,就開始辦可以寄宿的書院(boarding school),水平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初中和高中。這些小學和書院的規模可大可小,每個學校憑單一的差會和數量有限的傳教士就可以做到。但隨著從書院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需要設立大學才能使他們有可能接受更高的教育。而創辦大學,在財力、物力、人力上都常常不是單一的差會能負擔的。因此,文懷恩擔任益智書院院長後,就意識到需要聯合不同的基督教差會,合力辦更高等的學校。

在金陵大學的創辦歷史上,有兩項工作我想是至關重要的。一是由於是基督教不同差會共同創辦,因此需要把這些差會溝通聯繫在一起,相互協作,共同努力。二是各差會每年提供的資金基本上只夠支付教師工資等大學日常運作的需要,因此需要募集大量資金來購買擴展校園的土地和修建校舍。而這兩項工作上,文懷恩博士都起作核心的作用[7、8、9]。

如圖2所示,在金陵大學創辦的過程中,有兩次重要的學校合併。第一次是1906年作為長老會益智書院院長的文懷恩促成了益智書院與播道會(基督會)創辦的基督書院的合併,成立了新的學校宏育書院。


圖2、金陵大學創辦前的發展過程。依據本文中的討論,我將益智書院的創辦時間修正為1887年,而不是中文文獻和介紹中普遍認為的1891年。

每次合併後文懷恩都把新學校的管理正職讓給對方,他自己或擔任副職,或暫沒有擔任領導職位。在合併之後的宏育書院,院長是我在本文金陵大學散記之一中介紹的美在中傳教士,他是播道會基督書院的創辦人。文懷恩在起初則沒有擔任如何行政職務。

文懷恩1907年去了日本,在東京早稻田大學負責中國留學生中的宣教工作和英語教學。他也因此結識了包括孫中山和後來任民國外交部長為他墓碑寫碑文的王正廷在內的不少國民黨人[7]。他在日本呆了近一年,因身體原因回美國休假。康復後他到美國各地演講,為在中國籌建大學募集捐款,結果非常成功,得到各地長老會教會以及長老會海外傳道會的支持。

1908年文懷恩回到南京鼓樓,任宏育書院副院長,並開始帶領金陵大學史上的第二次合併——宏育書院與美以美會的匯文書院的合併,正式成立金陵大學。當時中國的高等教育還處在萌芽時期,清政府尚未制定大學授予學位的相關規定,金陵大學為了可以授予學位,像其他中國教會大學一樣,在等候中國政府制定規定時,暫在美國紐約州註冊立案,所授學位依據該州的規定[10]。

在新成立的金陵大學中,文懷恩禮讓美以美會匯文書院院長包文(Arthur John Bowen)擔任校長,他自己擔任副校長兼中學部部長以及任務艱鉅又責任重大的籌款總負責人(fund-raiser-in-chief)。在隨後的17年裡,為金陵大學及中國的賑災募捐,他十餘次返回美國。當時回美國坐船比19世紀中單程要花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好多了,但仍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今天有關文懷恩的書籍中,仍收集有他當年的一些募捐聯繫信件[9],我也會在關於金陵大學的校舍建設部分中更詳細討論捐款的來源。

文懷恩對中國的北伐是抱支持贊成的態度,很高興北伐軍將要到來[8],他也有不少好友和學生在國民黨中擔任要職。所以,他一定沒有料到北伐軍士兵會向他開槍。參考文獻[11]說他是一位真誠而樸實的基督徒,引用一位獲知他死訊的牧師的話說:“文懷恩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朋友之一……如果他還能說話,他會說他認為像基督一樣走向十字架是一種特權。”

百度百科“金陵大學”辭條欄說文懷恩是“被流彈打中殞命”的。對文懷恩的遇害過程不應該存在疑問,因為當時包括校長包文等多位校領導同文懷恩在一起,他們隨後報告了事件的詳細經過並有新聞報導[11]。我收集的圖三是1927年4月的一張新聞照片原稿,照片背面寫著文字:”Shoot Dr. Williams. Greed not glory motive of Cantonese soldiers.”(槍殺文懷恩博士,廣東兵彰顯的是貪婪而不是光榮的動機)。


圖3、文懷恩與妻子和兒子。這是文懷恩被殺後的1927年4月的一張新聞用過的照片原稿。新聞照片背面寫著:“E. F. S. April 1927. Chinese shoot Dr. Williams, Greet not glory motive of Cantonese soldiers.”。 Ref.#20160314-5。

除金陵大學外,南京事件中也還有其他教堂、學校、醫院、外國領事館和外僑住宅等遭到搶劫甚至燒毀,文懷恩也不是事件中唯一被殺的外國人。“四一二事件”之前,上海、南京、九江都發生了類似事件。北伐軍為什麼沒有製止士兵們這麼做?這超出了本文討論的範圍。英文參考文獻[13]是一篇專門探討了南京事件的學位論文,並且收集了當時許多親歷了南京事件的傳教士的看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

也是基督徒和文懷恩好友的民國外交部長的王正廷為文懷恩寫的墓表則可能是最早提及南京事件原因的中文文字之一,如圖4。文懷恩被安葬在南京的清涼山,他的墓和墓碑現都已經被毀,圖4照片中墓碑上的文字不清楚,但十分高興耶魯大學保存有墓表的印刷版副本(圖4上部分)。


圖4、文懷恩墓表副本(上)和民國外交部長王正廷在現已毀壞的文懷恩墓前的照片(下)。引自[14]。 A copy of Williams’ epitaph (top) and a photo of his tomb (bottom) Source: Tribute in Memory of Dr. John Elias Williams from the Yal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Library Repository, from [14].

參考文獻[14]主要是討論的南京大學現在對“文宅”的維修。讀了那文章我才知道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園內,那位於大禮堂南側樹叢中的小樓是文懷恩的故居。我曾大概在六年的時間裡,每天從南園的宿舍去北園東大樓的系裡時都要經過那小樓,但我那時從不知道它的歷史,甚至都沒有仔細看過它一眼。


圖5、1920年金陵大學部分校園。文懷恩的故居位於大禮堂南側。照片引自[14]。


圖6、維修前和維修後的文懷恩舊居。我曾在六年的時間裏每天都走它旁邊的小路經過,但那時我對它的歷史一無所知,所以從沒有仔細看它一眼。照片引自[14]。

Ancestry.ca網站說文懷恩牧師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但圖3照片顯示文懷恩夫婦很可能有兩個兒子。 1927年他們的三個女兒均已成年。文懷恩遇害後,文懷恩師娘和她的女兒在“紐約時報”的國際先驅論壇版上刊登了一篇標題為“對中國人民的信心”(Faith in Chinese)的聲明,她們說在整個南京事件的搶劫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基督徒、學生、教師和傭人們的友善,是這些中國朋友的偉大愛心和即時反應,才使得其他傳教士得以安全離開(南京)[15]。

Ref.# 20200605 & 20160314-5
作者:方金琪(信望愛小屋), 2022年12月3日。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圖片版權。轉載請與作者聯繫,微信ID: a1961fang

參考文獻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