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癌症为什么是文明病
我们现代的许多常见病,如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等,被称之为现代文明病。英文里称Civilization diseases(如果用电脑检索,别忘了civilization还有另一个civilisation的拼法),又叫Lifestyle diseases(生活方式病)。以前也曾被称为Western diseases(西方病)。但现在很少听到这种叫法了,大概是因为现代化生活方式和这些文明病早已不是西方社会的专利了。
为什么说这些病是现代文明病呢?我想,定义起来并不难,顾名思义,当然就是指人类现代文明以前不存在或很少发生,但现在由于现代文明对我们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相对普遍存在的疾病。在实际中,我发现这种解释不能说服人。很多人都会反问:那是不是因为以前的医学水平不发达,没有发现人是死于这些疾病?即使对他们说是科学专家将之称为文明病,最多也只能让他们半信半疑。正如《圣经》中所说:“他们心地昏昧,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以弗所书4:18)。我们现代文明这么好,让我们生活这么舒服,有什么错呢?尤其我们中国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被人欺压,现在工业文明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啊!真是很难服输。
我第一次知道癌症是文明病的说法,是2004年手术后在家里休养,从书本上看到的。我看到这种说法后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感叹现代科学不知道癌症发病的真正原因,因此把各种猜测都当成病因了。生病后看到许多资料上说肠癌绝大多数与饮食有关,是高脂肪食物如肉类吃得太多了。但我们家的饮食习惯,我想除了吃素的人外,大概没有多少人比我们家吃更多的蔬菜水果和更少的肉了。我们不仅肉吃得少,就是炒菜的油也放得不多。因此,当有人问我觉得生病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时,我的回答当时总是“没有原因”,或者是“找不出原因”。因此,当看到这书上说癌症是文明病时。我完全不以为然。我是大肠被切掉了一米多,手术切片报告说我至少是三期癌症的人。即使如此,我的心直到那时仍是如此刚硬。
所幸的是,作为基督徒,圣经中教导我们要保持谦卑、认罪的心。这种教导在圣经中、在教会生活中提及得十分经常,因此常给我儆醒。而且,在那段日子里,我时常祷告求神给我智慧,让我明白我生病的原因是什么,让我明白该怎样去做,才能避免癌症的复发。这使得我的心尽管刚硬但还没有完全自我封闭,为外界因素软化我的心开了一道窄门。
后来在士嘉堡总医院化疗。供癌症病人使用的两层楼,是我见到过的加拿大最为热闹、拥挤的地方之一。每次到医院报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那写着当天要到医院化疗的几十个病人名字的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打上勾。我们士嘉堡区华人比率很大,在商店、购物MALL、子女的学校、路上,见到的很多都是亚洲面孔。但让我奇怪的是在这医院的癌症部门,绝大多数病人却是白人。而在华人病人中,从黑板上的名字看,多数又都应是来自香港、台湾。大陆拼音写法的名字,经常就是我一个,觉得特别显眼。而我又是大陆移民中较早来到西方的。每次去化疗,黑板上的名字都类似如此,终于使我开始反问自己:难道真的是在现代化社会里生活时间越长,得癌症的可能性越大吗?这是我第一次怀疑癌症可能真的同现代化生活方式有关。
类似的经历使我的心逐渐软化下来,开始冷静思考、研究癌症等发病是否真的与现代化生活有什么关联。这成了我认识和改变自己生活的开始。现在每次读到《圣经》中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箴言28:13-14)时,我感触良深。在精神上、在肉体上,我们何尝不都是如此,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遮掩个人自己、人类自己的罪过呢?
我是学科学出身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时很自然就去用一些科学研究的办法。我首先想到的是癌症的地理空间分布。从中国的西部、东部,到台湾、香港,再到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越往东走,现代文明生活的程度越来越高,进入现代化生活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令人吃惊的,我们不难发现从中国的西部到美国、加拿大,癌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中国东部地区的癌症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但还还明显低于台湾、香港,当然更低于北美。根据上海抗癌协会理事长、乳腺肿瘤专家刘邦令教授在2006年妇女节前夕举办的女性“癌症”论坛上提供的资料,目前上海女性发病率前几位的乳腺癌、胃癌、肠癌、肺癌,发病率还仅是西方的一半。在台湾、香港,现在的癌症发病率大约是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一生中会得癌症。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发病率就是不到三个人中就有一人一生中会得癌症了。更奇妙的是日本,尽管地理上更靠近亚洲,同台湾在一个岛链上,但一、两百年来它想的就是脱亚入欧,比亚洲的所有其他国家都更早进入现代化生活。因此,它的癌症发病率也脱亚入欧了,每三个人中一个!
但是,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时,仍有朋友怀疑说那可能是中国西部地区不发达,人得癌症死了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病死的。于是,我又想到从时间的变化上来进一步思考癌症同现代文明的相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家有目共睹。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文明病的癌症,其发病率也在水涨船高。以上海为例,根据刘邦令教授的资料,其女性发病率前几位的乳腺癌、胃癌、肠癌、肺癌,发病率在过去五年均上升了3至5倍。再来看看台湾。根据台湾卫生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是:1996年11月:台湾地区每小时有1人患癌症;1999年11月22日:每12分钟15秒;2000年12月23日:11分钟17秒;2001年3月:每10分钟。美国、加拿大进入现代化文明较早,因此其高癌症发病率的急剧增长也发现得更早。过去十余年的增长已经较小,美国在1993-95年甚至略有下降,以后较为稳定。其癌症发病率的急剧增长是发生在这之前的过去两、三代人期间。曾看过美国加州一家医学院教师的讲演录像,她患了乳腺癌。但作为医学教师的她拒绝化疗、放疗,坚持改变生活方式的自然疗法。其中,她就说到她爷爷辈之前的美国人,也很少听说过癌症。
从时间变化上来讲时,还常会听到这样一种争辩:之所以现代人得癌症的越来越多,而古代甚至近代的人都很少听到得癌症死的, 是因为古代人寿命太短,而现代人寿命更长了,活得更久了,人体修复功能越来越差,导致癌症多发。抱这种观点的人不少,但基本都是还没有得过癌症,对癌症了解较少的人。古代和近代的人均寿命比现代人均寿命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那时婴幼儿的死亡率很高,而对已经成年的人那时活到五、六十岁之上的也不少,说他们都还没有能到得癌症的年龄就死了,没有道理。
在我青少年时代,记得癌症等确实被认为是老年病,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较久的人才会得的病。但现在也早已不只是局限于年龄较长的人了。我在医院化疗遇到的癌症病人,50岁以内的病人比老年病人是少些,但数量绝不是少数。最年轻的是位白人女孩,应只有十一、二岁。我自己确诊时也只有四十三岁。我们教会的基督徒、慕道友和其父母中,到2006年底我知道的有八人患癌症。其中除两人是在中国的父母外,其他六人年龄均在五十岁以下,最年轻的只有十八岁。在书本上的最年轻的癌症病人,我看到的是一个八个多月的婴儿,患的是肝癌。可见癌症也并不是一种老年病,只不过是老年人患癌症的几率可能更大些。
实际上,从文明病名称的变化等方面似乎也说明了癌症、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等同现代文明的联系。如上所述,文明病最早曾叫西方病。那时现代工业文明也叫西方文明。但现在工业文明早已不只是局限于于西方国家了,而文明病也伴随着再也不只是在西方社会才常见的病了。
说完这些,一般的人会相信癌症是文明病了。实际上,除专家的定义、地理上的横向变化、时间上的纵向变化等理由之外,还有一个指标似乎也反映了这些“文明病”与现代文明的关联。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证明。这就是职业方面的反映。一个发展中国家,最先进入现代化生活方式模式的人,是谁呢?应该说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那些“知识分子”或文化人士。毛泽东时代就有知识分子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臭老九的说法。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知识分子近十余年也是英年早逝最严重的群体。英年早逝主要是得了哪些疾病呢?从新闻报道中看,最常见的正就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在香港,文化和娱乐界患癌症或死于癌症的,比率似乎也不低。但这种职业上的特点,在社会已经发达、现代化生活方式在各行业中均相当普及的西方社会,似乎就不明显了。
癌症是文明病这个认识对我应对癌症的挑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开始认真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并且对可能不利于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尽力去改变或至少加以限制,即使这种改变可能让我周围的人觉得有点另例,我也毫不犹豫,因为我相信我们现代社会癌症之所以如此普遍,正是因为一些我们普遍认为合理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我不能因为大家习以为常,自己就随大流不假思索地去接受,不予改变。因此我下面就来讨论现代文明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哪些显著改变。在讨论之前,要先来讨论一些可能影响我们生活方式选择的人性特点,因为现代文明提供的很多东西本身并不坏,是属于中性的,是我们人性对其无节制的泛用,才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后来我发现有更多的证据。比如曾读到一篇文章,说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9年前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发病率在300/10万甚至400/10万以上,湖南洛阳城市区是240/10万,而一些中小城市发病率则在200/10万左右,洛阳偃师农村区则为170/10万(段伟朵,梁秀梅,2013,www.hnjkw.net 来源:大河报)。表现出从农村向愈发达的大城市,癌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中国日报网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2》的数据分析发现癌症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所以,希望所有的癌症病友,在抗癌过程中一定要反思现代文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仅仅只期望医药的功能!
作者:方金琪 加拿大中文医疗保险资讯网 http://www.healthChinese.ca
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healthChinese.ca,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