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乐——一位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传教士

麦克乐——一位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传教士
Charles H. McCloy —— A missionary who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ina


图一是民国时送给叫麦克乐的老师和他太太的一面锦旗。锦旗中称赞麦克乐夫妇是“河汾主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河汾门下”的成语,典故来自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他不想做官,而是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他人,于是在河汾(今黄河、汾水之间)设帐授学。他学识渊博,教育方法独特,远近来求学者达一千余人。他的学生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元、杜如晦、窦威、程之、薛收、温大雅、贾琼等,后来都是唐初的功臣,被称为“河汾门下”。

这位麦克乐老师居然被比作河汾主讲王通,他是谁呢?锦旗上说是“体育学校”的一批人送给他的。到网上去查阅,发现麦克乐是一位传教士,而且与其他传教士中文资料寥寥无几相比,研究麦克乐的中文文章不仅相当多,而且还多是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如《成都体院学报》1985年03期的《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麦克乐》、《体育文史》1994年第3期的《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的《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推广及其历史贡献之研究》、《兰台世界》2014年25期的《麦克乐与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6期的《麦克乐体育思想及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贡献》、《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04期的《麦克乐体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以麦克乐第二次来华为中心》等等。

台湾、大陆两地还有学生以麦克乐为研究对象写硕士论文。如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的王建台硕士论文《麥克樂(Charles Harold McCloy)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一九一三∼一九二六)》(1992)和浙江师范大学的杨昌美硕士论文《麦克乐体育思想研究》(2012)。2016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百年学术研讨会,称麦克乐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奠基人,不仅邀请了他在美国的孙子麦伟龙参加会议,还请他做专题报告介绍他的祖父麦克乐[1]。


图二、传教士麦克乐的孙子麦伟龙被邀请参加2016年的中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百年学术研讨会。他的身体状况本不宜长途旅行,盛情难却又是纪念爷爷,他欣然前往。

一位传教士被共产主义中国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实属罕见。这也吸引了我更多地去了解麦克乐。

他的英文名字叫Charles Harold McCloy,1886年3月30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1907年他获得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后,又曾在哈佛大学接受了一个夏季的体育教育训练,然后开始在美国的大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他最早来中国的时间,是1913、1914还是1915年?离开的时间是1924还是1926年?中文学者中有不同观点[2]。但查阅英文资料,都说是1913-1926年,共13年[3、4]。他和太太带着两个孩子1913年坐船途经日本来中国,在日本留下了旅途照片。到中国后的第二年,即1914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Robert Mccloy,也就是上述的麦伟龙的父亲。这些也都说明1914年和1915年麦克乐已经在中国。


图三、传教士麦克乐教授(Charles Harold McCloy)。


图四、1913年麦克乐途经日本前往中国时全家四人在日本的留影。麦克乐一直晕船[4],也许是因此在日本停留休息。

麦克乐是作为基督教青年会(YMCA)传教士来到中国的。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被认为与基督教青年会紧密相连[5]。中国的第一、二、三届全国运动会也都是由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直到第四届才开始由政府资助。1912年青年会的国际委员会希望在中国建立一所训练学校,专门培训青年会在中国各地学校所需要的体育教师(体育干事),麦克乐因此来到了中国。据百度百科,麦克乐抵达中国后,曾任江苏省教育会体育传习所教授,次年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体育专修科主任、教授。1917-1919年,担任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总干事。但从各方面的资料判断,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培训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5、6]。

青年会的另一位传教士柯乐克(I. H. Crocker)于1912年在上海开办了体育干事培训班。麦克乐抵达中国后立即加入了他的工作。他们还先后开办过篮球、排球、足球、游泳、乒乓球、手球、羽毛球、器械体操、晨操(主要指柔软体操)、国术(即武术)、水球、跳水、举重、拳击等体育项目的培训班。有些体育项目还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培训班先为1年制,后增加为2年制。1914至1916年他们还在浙江莫干山举办暑期体育干事训练班。在麦克乐之前,中国的体育教育受日本、德国影响,以兵操体育为主。麦克乐不仅把许多运动项目介绍到中国,而且把体育教育引向了增强民众体质为主的目标。

1916年,在培训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专门学校”,开始时学制为2年,后改为4年。学完二年课程,给予修业文凭,称体育员;学完四年课程,给予毕业文凭,称体育师[6]。图一锦旗上的“体育学校”就是指的该校,学校名称下面的人名,就是当时在校的部分学员。锦旗上的日期是民国八年三月(1919年)。查阅英文资料得知,当时是麦克乐因为太太安娜的健康原因而决定回国休假。学生送别他们夫妇。

他们的假期是一年,但他们再次回中国的时间都认为是1921年。当时往返美国是坐船,单程若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的休假应该是不包括旅途上的时间。1921年回来后,除继续青年会的体育教师培训外,麦克乐先后担任过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全国体育研究会主席、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书记等职务。

麦克乐对中文语言的掌握进步迅速,除了教学工作外,他在体育教育文字方面的工作也十分的杰出。据百度百科,他创办和主编了《体育季刊》(第三卷起改名为《体育与卫生》杂志(1922年创刊),并还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中文著作。如《舞蹈》(上海青年会,1915年),《网球》(商务印书馆,1917年),《棍棒》(商务印书馆,1917年),《篮球》(商务印书馆,1918年),《柔软体操 》(上海青年会,1919年),《体育上肌肉动作应用表》(上海青年会,1920年)《游戏运动》(浙江省教育会,1921年),《柔软体操 》(浙江教育会,1921年),《体操步法撮要》(商务印书馆,1923年),《田径赛运动》(商务印书馆,1923年),《运动技术标准》(中央大学,1925年),《体育教材》(商务印书馆,1928年),《分级器械运动》(上海青年会,出版时间不详),《学生健康的检查》(商务印书馆,1931年),《个人田径赛运动成绩之测量》(商务印书馆,1931年)等。

此外,他还带领东南大学师生进行了大量的体育科研。如人体测定及身体检查的系列研究、田径运动记分表研究、儿童在各项运动中运动商数方法的研究、足球、篮球的标准测验研究等研究活动。

我们还是回到这面锦旗上来。王通的“河汾门下”造就了唐初的一批杰出名臣,被比喻为“河汾主讲”的麦克乐的学生后来表现怎样呢?我暂没有查阅到麦克乐教过的全部中国学生的名单,只是对这锦旗上1919年的十六名中国学生在网上做了简单查询。锦旗上李文昌的“昌”字和吴蘊瑞的“吴”字已遗失,但从痕迹上仍可辨认出来。总共查阅到了九位。他们在麦克乐的体育学校毕业后,有两位被基督教青年会送往美国继续深造,有一位考取了官费美国留学,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位体育专业官费留学生。他们都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栋梁。下面是查阅结果的归纳,其中对他们的评价称呼也是来自网上。限于篇幅,我没有列出与每人相关的参考文献。

董守义:毕业后由青年会派往美国留学,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
李文昌:远东运动会名将
顾平立: 体育专家
吴蕴瑞:中国第一个体育专业官费留学生,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奠基人、南京大学体育教授
王毅诚:1921-31年任长沙青年会体育干事,为湖南的体育教育启蒙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许民辉:毕业后由青年会派往美国留学,中国近代著名体育家,中国最早的体育硕士
涂文:湖南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
董正初:博文中学校长(今武汉第15中学)
崔峙如:育英中学体育教师、南昌青年会体育干事

麦克乐和他的学生董守义被称为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不过,基督徒应该会谢绝这样的赞扬。不仅在麦克乐之前有基督教青年会的许多传教士为中国的体育教育和推广已经做了许多的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如来自挪威的传教士夏义可。而且,基督徒是为了彰显神的爱而做,更希望把称赞归于神的荣耀,而不是归给个人自己。现代人喜欢谈论战争。读春秋战国史仿佛那些国家只做两件事:打仗和准备打仗。我是读成语词典才知道那时有精彩的文化,才明白老子、孔子、孟子产生在那个时代的必然。近代中国办学中,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似乎是黄埔军校。但实际上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学科领域的教育也有过精彩的故事,有过各学科的“河汾门下”、“黄埔军校”。

1926年麦克乐回美国后,在爱荷华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54年退休。他在美国大学期间的工作也十分出色,被称为美国体育教育方面的开拓者(pioneer)和巨人(giant)[7]。留下有三十余本著作。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也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来中国后第二年出生的儿子Robert McCloy,也就是麦伟龙的父亲,曾在台湾工作多年,麦伟龙跟随父亲在那里学会了中文。这是为什么在2016的会议上,麦伟龙能用中文做纪念爷爷的报告。

1926年還是年富力壯的麥高樂傳教士為什麼離開中國呢?與孫中山聯俄容共政策的同時,1922-1927年中国知识界發生了反對基督教的“非基督教运动”,主張“凝成國民意識,發揚本國文化”、“內除國賊,外抗強權(指英美等西方國家。俄國屬於共產主義,所以不被認為是強權)”。中國政府通过非基督教运动取得了對教會學校的控制權[8],收回了體育權,基督教青年會主導的體育事業在非基督教運動的衝擊下也徹底沒落[9]。

實際上,這些傳教士辦教育、醫院、體育之前,中國並沒有現代學校、現代醫院(因中國的醫學人才仍極其缺乏,1927年被“收回”的醫院還極少)、現代體育,他們是從零開始的,中國政府這時若叫“接管”會比“收回”更貼切。基督教差會、教會和基督徒也會很樂意看到政府有能力以後的接管,基督徒們以個人的財力和人力,很難長期支持所傳教的國家在這些方面的巨大而長期的需要。

麦克乐1959年9月18日在爱荷华离世。


图五、麦克乐和他太太在爱荷华的墓地。

感谢神,这些因爱远赴他国异乡的传教士,用各自的恩赐为神做了美好的见证。

编号:20190123-1

参考文献从略。

作者:方金琪(信望爱小屋),2019年03月15日,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healthChinese.ca,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