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活动:
随着现代文明的电气化、机械化、办公室化、计算机化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已经不只是知识分子是这样了,城市里的人,绝大部分都已经臭老九化了,都肩不用挑,手不用提了。实际上,即使是知识分子的工作,也更加变得越来越不要体力了。我父母辈的人小时候写字是用毛笔,字要写得刚劲有力,很需要手腕力。尤其写大的毛笔字时,要气沉丹田,手腕、手臂甚至全身用力。我小时候有位老师,毛笔字写得很好,他说他练字时常在手腕上掉个称砣。到我小时候,有了钢笔,写字只要几根手指头用劲了。
而现在我坐在这里写东西,已经计算机化了,只要轻轻动动手指尖就可以了。这还不够,一、两年前读一篇讲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GOOGLE的文章,说他在微软的主要研究就是语音系统,想让以后写东西,手指尖都不要动了,只要窝在沙发里动动嘴巴皮就可以了。哦,不知道我们人类的文明再过几百年会发展到什么样。也许那时候每天可以睡在被窝里,只要动动脑子、动动嘴皮、最多还按按遥控器,就什么事都做成了。八十年代在中国读英文,有一篇课文就是说,将来连做家务、带小孩之类的事,都可由机器人来承担。
现代城市里,绝大部分人每天很少须做体力活。尤其是室外体力劳动,是更加稀少了。这点用不着讨论证明,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想谁也没有能力对此做多大的改变。我们人不仅本能上喜欢轻松,不喜欢体力劳动,而且除了少数职业性的体力工作外,现代化生活里也确实没有多少力气活可做了。我生病疗养时,常很想有机会做点力气活,哪怕是每周一、两次,每次一、两个小时也好。但发现很难找到强度上能让自己出身汗的力气活。因此,我只得改变思考方向,不勉强去找体力活做,而是从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的事实出发,去思考该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以维持身体健康。从这个角度,我开始审查思考现代保健专家们的保健建议。
每日运动。现代保健,我想大家最常听到的建议,一定是每日保持一定的基本身体锻炼,比如跑步、散步、打球、打太极等等。平均每日至少三、四十分钟。如上所述,我反思检讨自己的生活方式时,使用的原则是思考人原本的自然生活该是怎样,而现代化文明又改变了哪些。应用这个原则去看每日运动的建议时会发现,现代化生活以前的人类是很少每天为健身而专门运动的。小时候生活在中国乡下,从来没有人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去跑步、散步。那时在乡下的小学甚至都很少体育课。因此,我接下来就想,为什么以前的人类很少需要这种运动,而现在却如此被强调呢?有没有必要呢?如果从体力劳动越来越少的角度去看,很自然就得到了答案,知道每日运动对我们现代化人确实必要。
我生病以后的两年,真正让我过瘾的体力劳动只有一次。发生在2006年春我们家换木地板的时候。送地板的人准备将地板卸在车库。因连续阴雨,天气较潮,我请他帮忙放在室内一楼过道内。那是一位身强体壮的白人。他说除非我帮他一起搬,他才同意。就这样,他在车上卸,我在下面搬。一包木板八、九十磅,六十包我搬了四十二包。哇,短裤都汗湿了,直喘粗气,搬完后付钱写支票,手觉得抓不住笔了。但奇妙的是,在随后的几个晚上我不仅9:30上床就睡着了,而且睡得特别沉、特别香。一个星期后不仅肌肉的疼痛没有了,而且体内有一种冲动,想再有这样一次体力劳动。但是不可能再有了。我只能是每天坚持出门散步、打太极拳等。做这些现代文明前本来不必要,而现在却变得不可缺少的专门的健身运动。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现代西方文明下的许多人,增加运动的方式是去健身房或者买个诸如跑步机之类的东西放在家里,做室内运动。我甚至认识一些恢复中癌症病人也是如此。我2007年3月参加太太她们公司在波多黎哥举行的年会。会上有一位邀请的讲员,是医生、多伦多大学副教授、加拿大CTV电视台的医疗健康节目主持人。就是第一章开始提到的与我同日确诊为癌症的那一位。回家后迫不及待从图书馆把她生病后写的书借来读(Marla Shapiro,2006,Life in the Balance – my journey with breast cancer)。她是医生和节目主持人,生病后与我不同的当然是有很多做医生的朋友帮助。就是她的运动,也有专门的运动方面的医生指导。这位运动医生的第一个建议是,她化疗期间免疫力低,因此应将健身运动的地方从社区健身房转移到家里的地下室。
那时我也在化疗,我也知道很少病人的化疗严重得象我那样必须每次住院三天,并用双管的吊针机。但是,每次化疗后回到家里,最多休息一天之后,我就开始了每天约半小时的室外运动,即使在后来严冬的日子也没有间断。除了偶尔在家里打太极拳,我很少在室内健身!如在呼吸空气一节将要讨论的,室内的空气不管怎样,都不及室外的空气新鲜宜人。尤其是冬天暖气房或夏天空调房内的空气质量,与自然的空气很不相同,我认为不适宜剧烈运动时深呼吸的需要。在加拿大的冬天里还有一个我十分喜欢的运动,就是铲雪。即使是在化疗期间也没有间断。在生病以前尽管也得铲雪,但从来没有以此为乐过,觉得只是一项浪费时间的家务。
喝水。生病后读保健书,常见的另一个建议是喝水,说500毫升一瓶的水,每天至少要喝6-8瓶,不渴也要喝。而且最好不要暴饮,要随时喝。看到这个建议,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觉得奇怪:神创造的人,体内需要水就会感觉到渴,不要就不会渴,这是人的本能,为什么不渴也要喝水呢?难道神创造的人,功能不全?不能准确反映自己体内的需要?
但后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从小到现在,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是越来越高,但每天的喝水量确实是越来越少了。小时候在乡下,尤其是夏天,天气热,每天又长时间或者在室外玩或者帮大人做农活,很自然要喝很多水。后来在中国城市里读书、工作,体力劳动少了,但夏天的炎热躲不掉,至少夏天每天仍要喝很多水。但九十年代初来到西方后,饮水量急剧减少了。不仅完全没有了体力劳动,而且还几乎再也没有经历过夏天的炎热了。在英国牛津和加拿大,夏天本来就少有炎热的日子,室内还到处是空调。在夏威夷、在威斯康星,夏天略热一些,但每天呆的办公室,空调温度低得身上起鸡皮疙瘩。记忆中从进入西方现代化生活以来,就再也没有过在中国常有的满头大汗、汗流浃背的时候了!汗少流了,水当然也就少喝了。
另一个方面,以前在中国,主要是喝茶,其次是白水和夏天的西瓜,但到西方后,牛奶和果汁的饮用量显著增加,喝水自然也就更加少了。从出国到1996年,我每天饮用的基本上是一半牛奶,一半水和果汁。96年之后不能喝牛奶了,就是果汁饮料为主,白水为辅,直到生病的时候。
当从保健书上知道水是帮助人体排除毒素的重要物质,而且牛奶和饮料不能替代时,我才开始重视起来。因此,现在接受了这个喝水的保健建议,每天尽可能让自己随时随地手边有水,尤其是在空调场所,特别提醒自己注意多饮水。同时,也开始尽量使我的饮水回归原始:尽量饮用白水。我完全停止了从超市买果汁饮料。即使是宣称100%的纯果汁,我发现也与自己用榨汁机榨的果汁味道不一样。而且自己榨的果汁,专家建议是立即喝掉。这意味着商店出售的果汁,可能通过了某种现代化手段的处理,才能存放那么长时间。
加拿大的自来水是符合直接饮用的规定标准的,因此很多人,尤其是白人,多是直接饮用。但我想可以直接饮用可能主要时针对水中的细菌含量而言,而为了杀死细菌,水在处理过程中加了许多的氯气,这是现代化以前的水中所没有的。因此,我将水用过滤系统过滤后装在一个容器里囤一个晚上,让氯气挥发。
早晨起来后喝一杯水是我生病以来坚持最好的几个习惯之一。我一般是喝的头一天晚上准备好的凉白开水。后来间隔几个月就患胃绞痛,在化疗结束后的约两年时间内,患过三、四次。最严重的一次还叫了救护车送到医院。但是,医生查不出任何问题。后来我试着把凉白开水改为温白开水,尤其是早晨第一杯水,是和体温差不多或略高些。喝茶也改为对胃刺激小些的红茶,很少是绿茶了。结果很好,胃再也没有那样剧痛过了。
腹式深呼吸运动。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保健、抗癌书籍,常建议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健康312经络锻炼法,祝总驤,北京出版社,2004;)。深呼吸被认为是有利于改善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加速有害有毒物质排泄。以及降低神经和血管的紧张度,加速肠蠕动从而促进食物营养吸收和残渣排泄。这个运动,我第一尝试之后就喜欢上了。
一是发现做腹式深呼吸时的感觉,同做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时的感受几乎一模一样。比如用锄头用力挖地、用斧头砍东西、准备搬一个较重的东西,我们会怎么做?会先用鼻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用劲,最后用嘴吐气。而且主要是用腹部在运气。腹式深呼吸的过程也是如此。现代人体力劳动很少,深呼吸当然也就少了。而这个腹式深呼吸运动似乎刚好对此有所弥补。我常想,现代发明的不少健身运动,都自觉不自觉地是对我们现代文明下体力劳动减少的补偿。
我喜欢这个运动的第二个原因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不管是站、走、坐、还是躺的时候,只要空气新鲜,随时随地可以做。所以很方便。第三个原因,它是对我言最有效的摧眠方法。当我不能入睡时,五分钟的腹式深呼吸常就可以帮助我安定心神,逐渐入睡。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觉得深呼吸有助排除体内的废气。
排毒。排毒这个名词,不仅现代化前的人没有听说过,我也是在生病之后才从书上知道的。最详细的要算《无毒一身轻》一书,作者是台湾的林光常。开始我对这个建议不以为然,现代化前的人从来没有要专门排毒的。但后来反思现代文明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觉得有必要,而且也感叹我们人类确实有些小聪明,在现代化把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改变得不同过去时,能很快多少想出些亡羊补牢的补救办法。
我们身体对体内废物的排除,我想主要有四个途径:大便、小便、皮肤、和口。现代化生活方式对这四个排毒途径,都是减弱了。大便是因吃各种精粮,饮食中纤维的减少,而减轻了对肠道内的排毒。小便是如上所述因饮水量减少而使小便量和排毒量也相应有所减少。口腔主要是通过呼吸过程中的呼气而排除体内的废物。现代人体力劳动很少,深呼吸当然也就少,因此呼气的深度和强度都减弱而减弱了口腔的排毒。
口腔还有一个排毒作用,就是吐痰。现代文明反对随地吐痰。这本是好事。但我发现不少人在“不准随地吐痰”规定下,不知不觉变得不吐痰了。我自己就是这样,来到西方后不仅不随地吐痰,而且根本就很少吐痰。喉咙有痰,在没有咳之前,就有意无意往下咽了。我现在有时去卫生间不是为了大小便,只是为了吐痰。但生病以前很少这样做,觉得那样太麻烦了。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还是皮肤排毒过程的变化。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思考,我觉得这是上述四个排毒途径中变化最大的。小时候在乡下,皮肤排出毒素的常见方式至少有三种:汗、扉子、疖子。记得我姑妈她们那时就常要年幼的子女给她们刮扉子。现代西方城市人,夏天很少经历炎热,体力劳动又少,稍热一点还要开空调。因此,不仅汗流得很少,扉子和疖子则更是听都很少听说了。我两个女儿生在北美,长在北美,至今还没有见过扉子和疖子,想象不出那东西象什么模样。扉子和疖子熟的时候是什么样?就是顶部发黄,灌脓,就是毒素。现代人不流汗,不长扉子和疖子了,却长皮肤癌!这不流汗、不长扉子、不长疖子同皮肤癌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我总觉得说太阳紫外线是现代人得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对紫外线的冤枉。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现代文明前从早到晚在太阳底下劳作的农民不患皮肤癌。
2006.10.13看新时代电视新闻报道,说香港现代流行洗肠排毒,结果导致不少人的身体不适甚至生病,专家和政府只好出来呼吁民众,洗肠排不了毒。肠壁会粘附毒素?象烟囱一样要隔段时间打扫?神创造的人,肠壁从来不会这样。我即使是癌症晚期时做肠镜检查,不信你去做个肠镜看看,保证你的肠壁是鲜红、干净的,即使上面长有息肉、肿瘤,那也不是沾上去的,洗是洗不掉的了。
总之,从现代文明下体力劳动减少的角度去思考各类保健建议时,就容易想通了,也更有智慧去判断哪些是我们确确实实需要的保健措施。我们需要每天一定量的室外运动,需要多喝水,需要多吃杂粮和纤维食物,需要阳光和流汗。最好还能偶尔累得喘喘粗气,否则就只好做腹式深呼吸运动了。但是,我们人体本来根本就没有的或本来就不需要的,若有人说可以凭现代科技来帮你做,以达到保健效果,你就有特别小心了。
作者:方金琪 加拿大中文医疗保险资讯网 http://www.healthChinese.ca
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healthChinese.ca,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