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21岁的中国留学生郝硕,不幸身患肺癌且向全身骨转移。更让人揪心的是,目前他因保险费即将用完而被迫出院,陷入了几乎要中断治疗的境地。加拿大温尼伯、多伦多等地的华人社区、华文媒体和留学生闻讯立即行动起来,向郝硕伸出了援助之手。
来自沈阳的郝硕2004年8月进入设在温尼伯的曼大学习,2006年初感觉身体不适,但当地医院直到2006年11月才确诊他身患肺癌。郝硕被立即安排入院治疗,当时因癌细胞已向全身骨转移,这位1.8米高的年轻人站不起来了。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郝硕的病情一天天有所好转。癌细胞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控制,郝硕也能够站立起来,甚至扶着墙走几步路,并开始接受全套康复训练。也就在这时,郝硕的保险费告急。
作为国际学生,郝硕入学时购买了医疗保险,保额最高60万加元(1加元约合0.85美元)。而在癌症特护病房,每天的床位费用就高达2400加元,再加上医药费、治疗费和护理费等,3个月就用去了近三分之二。保险公司这时提出了郝硕回国接受治疗的建议。
这使郝硕的母亲陷入了更大的压力和痛苦之中。郝硕的父亲在请假陪护儿子3个月后已回国工作,不然这个家庭将失去最后的经济来源。
另外,以郝硕的情况,他需要在飞机上设置特殊舱位,同时还要准备很多仪器、药物、随行医护人员,以确保在二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及转机过程中的安全,这绝对不是一笔小费用。而且,回国后他可能无法买到目前正在服用的抗癌新药它赛瓦(Tarceva),也无法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病情极有可能延误。
患难见真情。尽管郝硕于3月13日不得不办理了出院手续,曼大、温尼伯总医院和华人社区等,都为他出院后能继续接受治疗而付出了努力。温尼伯总医院不仅向郝硕无偿捐助了专用轮椅,还成功说服保险公司,使郝硕出院后在其剩余的保险费用中每月报销80% 的药费,直至60万加元用完为止。
在曼大国际学生中心顾问王虹和许多热心社工的努力下,曼大不仅免除了郝硕这个学期的注册费,还同意退还郝硕已交的学费。王虹等还同生产抗癌药它赛瓦的药厂联系,建议将郝硕的病例作为临床成功案例无偿供药。尽管药厂最后只同意提供两个月的药物,但至少为郝硕争取了两个月的用药保证,毕竟每个月药物费用达2000加元。
王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最担心的是8月24日之后,没有了医疗保险支持的郝硕,将如何与癌魔抗争。她说,郝硕是个非常懂事的学生,尽管身患重病,却十分坚强。“他是个热爱生命的年轻人,他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温尼伯和多伦多的华文媒体在呼吁救助郝硕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尼伯《枫华之声》记者朗月以一篇饱含深情的采访手记《伸出你的双手》,首次将郝硕与癌症抗争的故事呈现给了公众。
多伦多华人网络电视台CTTV闻讯后,立即推出了“为了挽救一位留学生的生命”系列特别报道,将为郝硕求援的信号传递给了更多的华人朋友。
CTTV副台长安迪说,这个系列节目至今已播了13期,已在全加华人社区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台不断接到询问捐款细节的邮件和电话,有些还是从中国国内来的,更有不少人直接找到台里,通过节目向郝硕一家表示支持。
《枫华之声》和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3月22日在当地皇家银行为郝硕开设了紧急援助基金账户,呼吁社会各界踊跃捐款。4月2日,曼尼托巴省学生学者联谊会等已开始在温尼伯展开募捐活动,许多曼大学生和过往行人纷纷慷慨解囊。多伦多、渥太华等地的留学生和华人社团也正准备开展类似活动。
“救助郝硕”也成了加拿大各华文网站论坛的焦点话题。一位留学生在讨论中动情地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真的是非常脆弱的,但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可以相互扶助,所以我们‘人’字的结构才如此坚强。” (记者 杨士龙)
2007-4-6 中国青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