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集邮

在国外集邮
(1995于美国)

到西方留学以来,尽管生活紧张,我们集邮兴趣未减,转眼已快五个春秋。先是在英国,后来又在加拿大和美国,集邮成了我们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在国内与国外的集邮经历对比,令人感受很深而有趣。

初进西方邮市,第一个感受是我们中国大陆邮市上大家集的都是中国票。甚至应该说中国票也不全:台湾票和伪满洲国票偶尔见到,香港票和澳门票则大概是因殖民地邮票中国文化特征不浓之故而很难见到,西藏和国外列强曾在中国发行和使用过的邮票则极少听说。但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邮票市场上则是世界无论大小各国的邮票都可见到。美国一年一版的Scotts邮票目录也是尽其可能将世界各国和地区曾发行的邮票简介收入。许多集邮册甚至已将邮票图样分国家和地区印好,集邮者只需对号入座将自己的邮品夹入。让人随时感到西方到底是世界列强,其人民对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的了解和兴趣远在还没有走向世界的我们中国人之上。

西方邮票商出售邮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鉴定好的邮票标价让顾客选购。二是将他们认为不太值钱的票分装成小袋,五至十美元一袋,或按张计价,五便士(英国)或三美分(美国)一张,买的数量多时降点价。一般而言,不太计较是否成套。西方珍品邮票的售价在中国珍品之上。我们所知道的中国邮票的近年最高成交价,国内是去年上海拍卖时一张山东解放区的区票,成交价是十一万人民币;在国外,scotts邮票目录上列的我国邮票最高价是一八九七年发行的红印花票小字加盖壹元票,标价是二十万美元。但西方国家的邮票,售价在三十万美元以上的也不少,有的甚至是价值连城,收藏者的身份也在保密之中。邮商标价出售的邮票,售价多在几至几十美元之间,对于收入不高的我们,珍品不敢问津,标价出售的票也只适可而止地买些,因此三美分一张的票成了我们最主要的票源。

三美分的票尽管便宜,但来自世界各地,发行时间也先后不同,因此种类、文字、纸张、水印、颜色、印刷和孔齿等也是五花八门。不仅需要有很好的集邮知识才能鉴定,而且有时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确定一张票为哪个国家的哪一张票。但久而久之不仅偶尔可以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变种票,而且还了解了近一百五十年来世界的许多历史、政治、文化和地理知识,实为一种乐趣。

世界的第一张邮票是英国于一八四六年五月发行的。以后西方其它国家也都在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先后开始了发行邮票,如法国于一八四九年、西班牙于一八五零年、葡萄牙于一八五三年、比利时于一八四九年、意大利于一八六三年、荷兰于一八五二年、希腊于一八六一年、俄国于一八五七年、罗马尼亚于一八五八年、美国于一八四六年。德国当时尚没统一,为众多的诸侯小国,但也都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开始发行邮票了。当时的世界,大洋洲、北美、南美和中美各洲以及从印度支那半岛西到印度、中东和非洲多是西方的殖民地,在西方的控制下也都于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先后开始了发行邮票。相比之下,我们东亚国家开始发行邮票算是较晚的了:日本为一八七一、我国为一八七八、朝鲜为一八八四年。

从世界邮票中不难看到英国曾主宰世界的强盛。她不仅是第一个发行邮票的国家,而且在她控制下先后发行过邮票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多达近两百个。其邮票图案也都是根据英国发行邮票的图案而定:先是维多利亚女王、随后是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和六世国王、最后便是现在的伊利莎白女王,少有越雷池者。但世界没有永恒的霸权,自四十年代以来,英国的地位日下,许多殖民地先后反抗、独立。英国的货币单位当时是十二便士为一先令,二十先令为一英镑,计算起来并不方便,但当英国强盛时,各大小殖民地沿用不误。英国自己也觉得不方便,于一九七零年改为以一百便士为一镑计算。在这前后曾经是或仍然是英国殖民地或英联邦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也都修改了币值单位。但极少采用了一百便士为一镑,而是跟随美国,采用一百分(cents)为一元(dollar)。让人既感到世界的霸权已易主,又感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趋强附势的时代。

我国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前三十年最大的骄傲是物价稳定,后十几年人民最大的愤怒是物价上涨。但从邮票里不难发现,西方的物价不断在涨,成了基本规律。如美国国内平信的邮资自一九四九年来的变化:一九五八年八月前:三分;以后:四分;六三年一月:五分;六八年一月:六分;七一年五月:八分;七四年三月:十分;七五年十二月:十三分;七八年五月:十五分;八一年三月:十八分;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分;八五年二月:二十二分;八八年六月:二十五分;九一年:二十九分;九五年一月:三十二分。现在一封信的邮资已是一九五八年前的十一倍。在这期间工资涨了两倍不到。

正因为西方的集邮不仅需要丰富的集邮知识,而且有助于对世界各国政治、历史、文化和地理的了解,高雅而有趣,因此许多社会名流也是或曾是邮迷,如美国已故的罗斯福总统。英国的伊利莎白女王也是邮迷,不过她只收集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对她而言集邮也许还有另一层意义:收集印有几代先人肖像的邮票,也是对先人最好的怀念。但当她从邮票中看到英联邦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少、邮票的内容越来越与英国无关、大英帝国就象她自己在邮票中的肖像一样越来越苍老时,集邮的心情可能又没有我们这样轻松愉快。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