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安臣:一位担任过中国首任钦差使节的美国基督徒

蒲安臣:一位担任过中国首任钦差使节的美国基督徒

图一是美国纽约一家出版公司1868年出版的一本英文小册子。标题是:《纽约州公民欢迎安松·伯林盖姆阁下及其中国大使馆同事宴会——1868年6月23日》。安松·伯林盖姆是英文名字的翻译,用他的英文名字Anson Burlingame加中国作关键词去网上查阅,发现Anson Burlingame有个正式的中文名字,叫蒲安臣。一位外国人怎么是纽约中国大使馆人的是同事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Anson Burlingame_Banquet
图一、1868年6月23日年纽约州欢迎中国外交使团晚宴的详细报告。

这本小册子详细纪录了晚宴从邀请、组织到整个晚宴的全过程,参加人员,晚宴上被邀讲话人员的讲话全文与气氛,以及被邀请但因故不能参加者的回复信函内容。因此是关于这次宴会的十分详尽的报告。

晚宴为公共晚餐(public dinner)性质,由194位纽约州各界人士联名邀请的。蒲安臣接到邀请后介绍了代表团的行程安排,选定了6月23日。接到浦安臣的答复后,一个十二人的晚宴筹委会被指定,纽约州州长、副州长、纽约市市长等均被邀请参加。

百度百科蒲安臣词条对他的背景资历是这样简介的[1]:

“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是美国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还是绝无仅有的既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又担任中国使节的美国人。

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

1820年11月14日,蒲安臣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新柏林。从1838年到1841年他在密西根大学的一个分校学习。1846年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波士顿担任律师,并开始投身政治。1848年,他为美国自由土地党(United States Free Soil Party,存在于1848年-1852年)所作的演讲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1853年,他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不久,美国全国对奴隶制度产生激烈的争议。蒲安臣是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1856年6月2日发表著名演说《马萨诸塞州的抗辩》,为美国解放黑奴运动的重要文献。1854年,一群反对黑人奴隶制的人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党,这就是今天的美国共和党,蒲安臣正是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由于他的帮助,该党在麻萨诸塞州成立。1855年,他进入美国国会,当了6年的国会众议员(1855年-1861年)。

美国驻华公使

1861年6月14日,林肯总统就职后不久,任命蒲安臣为美国第十三任驻华公使。任期共有6年。1862年7月20日,蒲安臣到达北京,成为第一批入驻北京的外国公使之一。在驻华公使任上,蒲安臣积极执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提出的对华“合作政策”:开展“公正的”外交活动,以取代“武力外交”。“在条约口岸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也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相对于俄、法、德等国的横暴而言,美国的对华态度赢得清政府的好感,对蒲安臣也具有特别的信任。蒲安臣还曾协助中国对付英国人李泰国。”

******

对这位美国政治家之所以成为中国首次出访团的外交使节(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代表团团长),百度百科蒲安臣词条这样继续介绍他[1]:

中国首任使节

1867年11月27日,担任驻华公使已达六年之久的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在总理衙门为他举办的饯行宴会上他表示:“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当时,清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国外,但苦于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以及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棘手。恭亲王奕欣上了一道奏摺,建议委任蒲安臣这个友好人士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进行中国首次近代外交活动,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1868年2月25日,清政府第一个蒲安臣使团一行三十人,自上海虹口黄浦江码头乘坐“格斯达哥里”号轮船起航前往美国旧金山。随同出访的还有两名中国官员: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蒲安臣的两名副手:左协理是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John M.Brown),右协理是海关税务司法籍职员德善(E.de Champs)。为这次出访,蒲安臣还受委托设计了清朝第一面国旗:黄底蓝镶边,中绘一龙,长三尺,宽两尺。”


图二、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美国驻华公使、中国首任出访西方国家钦差使节蒲安臣

Anson Burlingame Group
图三、蒲安臣和他的使团部分成员

当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蒲安臣使团出访的第一站是美国。百度百科浦安臣词条对他的首站美国访问是这样记载的:

美国

1868年4月初,蒲安臣使团到达旧金山。5月中,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在招待这个使团的宴会上祝贺蒲安臣是’最年轻的一个政府的儿子和最古老的一个政府的代表’。

6月2日,使团到达华盛顿,6月6日,美国总统安德鲁·詹森在华盛顿接受了中国的首封国书。他也以中国代言人的身份到处发表演说,强调中国欢迎美国的商人和传教士,而各国应该对中国保持一种明智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自主应该维持;我希望它的独立应该保全;我希望它能获得平等,这样她就能以平等的特权给予一切国家’。

7月28日,蒲安臣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首个对等条约《中美续增条约》,史称《蒲安臣条约》。条约承认中国是一个平等的国家,反对一切割让中国领土的要求。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美国在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何时开通电报、修筑铁路,何时进行改革,完全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美国则通过这一条约得到廉价的华工,解决了内战后和修建太平洋铁路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2]说:“蒲安臣为了履行他的职责,费劲心机争取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减少了谈判的阻力,最终达成了签订平等条约的目的”。这个条约就是《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蒲安臣条约》(the Burlingame Treaty)。这个条约被认为是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了美中两国的对等地位,也确立了美中之间的正常外交关系”[2]。百度百科《蒲安臣条约》词条的介绍说这个条约使“两国之间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与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它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个对等条约”[3]。梁启超称该条约“实为最自由最平等之条约也”[2]。同时代的美国文豪马克·吐温在悼词中称蒲安臣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因“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4]。

结束美国的出访后,浦安臣带领使团继续出使英国、法国、普鲁士、俄国。百度百科浦安臣词条对他的后续出使继续写道:

英国

9月19日,蒲安臣使团继续以“中国钦差”身份到达英国伦敦,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正在蒲安臣使团访英期间,12月28日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发表一份自制性的照会,表示英国政府愿意同中国政府“以和济事”,实行修约缓进政策,“不实施与中国的独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一种不友好的压迫”;并且宁愿同中国的中央政府直接接触,不愿同各地方官吏交涉。交换条件是中国应当忠实遵守各种条约义务。蒲安臣在英国大体上完成了使命,达成了既定目标。1869年1月1日,蒲安臣以中国使臣的名义复信,表示完全同意。

法国

1869年1月2日,蒲安臣一行到达巴黎。法国一向反对美国的“不割让主义”,但由于英国已经表示了采纳修约缓进政策,法国也只得与英国保持一致(1月5日法国外交部长拉发特向驻法英使表明态度)。1月21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接见了蒲安臣。但是由于反对势力强大,蒲安臣一行在巴黎前后停留了半年多,仍然无法取得任何成果。既未能取得象在华盛顿那样的条约,或者象在英国那样的自制性的照会,只好失望的离开法国。

普鲁士

蒲安臣使团于1869年9月21日前往瑞典,10月7日离开斯得哥尔摩,10月30日离开丹麦,11月18日离开荷兰,1870年1月前往柏林。在柏林,蒲安臣顺利地完成了谈判;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发表了与英国类似的对中国有利的声明。

俄国

1870年2月1日,使团由普鲁士前往俄国。2月16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接见了蒲安臣一行。当时俄国与英国在亚洲争霸,与后起的美国关系相对友好。但是沙皇在会谈中竭力回避中俄领土纠纷等实质性内容,令蒲安臣心情抑郁愁闷,日夜焦思:俄国‘与中国毗连陆地万数千里。既恐办法稍差,失颜于中国;措语来当,又将贻笑于俄人’,于会见次日就感染肺炎病倒,而且病势日加。

去世

亚历山大二世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因肺炎在圣彼得堡突然逝世,终年50岁。清朝政府为表彰蒲安臣其担任驻华公使时‘和衷商办’及出使期‘为国家效力’,竭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授与一品官衔,以及抚恤金一万两银子。”

浦安臣的这次出使,最重要的成果是在美国签署了《浦安臣条约》,而最遗憾的是在俄国,在那里商谈进展不顺,他忧劳成疾过世。年仅49岁。对于他的过世,使团的同行中国成员志刚是这样记述的:“蒲使为人明白豪爽,办事公平,而心志未免过高,不肯俯而就人。一遇阻碍,即抑郁愁闷而不可解;兼有水陆奔驰,不无劳瘁,受病已深,遂捐躯于异国。”[5]

Anson Burlingame Tomb
图四、中国首任钦差外交特使蒲安臣之墓。出访途中在俄国商谈不利,忧劳成疾而49岁英年早逝。

这次出使除了外交上的成就外,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有两个显着的影响。一是促成了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清朝政府同意官派留学生而且是前往美国,被认为与容闳是从美国留学归来(他是1846年冬由美国传教士布朗博士回国时带去美国留学)和清政府对浦安臣的好感以及《蒲安臣条约》有关。《蒲安臣条约》中规定:“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美国人欲入中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亦照相待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英文资料也认为120名幼童留美是《蒲安臣条约》的直接结果,而且幼童抵达美国后也是住在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家庭里[7]。

二是蒲安臣使团的出行对开阔中国官员的眼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随行的官员后来还写过几本游记,如志刚的《初使泰西纪》、孙家谷的《使西述略》、张德彝的《欧美环游记》等。据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记者徐梅等的介绍,这三本尘封百年的游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重新走向世界时,被再次印行,再度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启蒙读物[4]。

那么是什么动因使蒲安臣这样努力帮助中国人呢?使团同行中国官员志刚的《初使泰西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来华的外国人绝大多数虔诚地奉仰基督教济世助贫观念,一心希望帮助中国和中国人民摆脱贫弱状态,只需从利马窦开始的传教士们竭尽全力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的行动中就足以证明”[6]。蒲安臣成长在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是美国美以美会虔诚的基督徒,他自年轻至生命的最后在主里的信心没有改变[8、9]。这在蒲安臣作为使团团长在这次宴会上发表的讲话中也多次得以体现,他在讲话中多次呼吁美国人民以基督教精神对待中国。本文后面附录有他讲话的全文翻译,这里摘译几段如下:

“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她(中国,译者注)说呢?她的嘴唇没有任何威胁。她带着孔子两千三百年前的伟大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不会更积极地用基督教教义:‘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回应吗?(路加福音 6:31。译者注)”

“总而言之,她请求让她完全自由地以她最擅长的文明的形式展现她自己(欢呼)。 她请求你们给予那些在战争压力下签订的条约一个慷慨的、合基督教义的构建。(欢呼)。”

“使团和人员将会过去,但(神)永恒正义的原则将会长存(欢呼)。 我希望保持中国的自治,我希望她的独立得到保障,我希望她可以被平等对待,可以享有所有国家都应平等享有的权利。”

“如果你们将公平公正地对待中国,可以想象会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人们是交织相互影响的,纽约是怎样同心思考和感受的,也将会影响基督教世界的所有其他商业首都的感受和思考。”

以上这些言论清晰地反映了蒲安臣期望美国人民以基督教的原则和爱对待中国。

当然,也有一些中国的当代修史者认为浦安臣是一个“狡猾、伪善,骗得满清政府信任的资本主义外交官”[4]。但这些修史者没有说明他们这样指控的事实依据是什么,因此无从考证这样说的理由。浦安臣从接受清政府的钦派到出使中途过世仅两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在船上(当时出使各国是乘船),抵达各国访问商谈时又有十分详尽的文字记载,他若欺骗了清政府,应该不难查证,修史者应该把指控的证据说出来,尤其是当这种指控与当时的使团中国成员的记载和清政府的认识截然不同时,一定应该说明自己的新证据是什么。

读后面附录的他在这次宴会上的讲话,不难感受到他在竭力赞扬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并为中国政府辩解。比如他努力向美国人民宣扬和保证清政府已经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知道后来的历史证明是一百多年后的1978年我们才再次宣称要改革开放。但这只能说是他的感受和美好期望不正确,不能说是他的欺骗,更不是欺骗清朝政府。

晚宴在牧师的祷告后开始。头四位讲话的依次是纽约州州长、浦安臣、联邦司法部长和纽约市市长。纽约州州长也是晚宴的主持人。我后面将把浦安臣讲话的全文翻译附录在后。除了浦安臣的讲话外,晚宴上共有十三次祝酒,每次的祝酒词也是随后跟随的发言人的讲话主题,很好地反映了晚会的主题气氛,因此也翻译附录在此。

Ref: 20180111

作者:方金琪(信望爱小屋), 2018-01-12初稿,2019年7月16日修改。加拿大中文医疗保险资讯网 http://www.healthChinese.ca
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healthChinese.ca,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

参考文献:(略)

附录1:宴会的十三次祝酒主题词。除前两次外,每次的祝酒词多是下一位发言人的讲话内容主题。括号内的发言人职务注释均为译者我的加注补充。

主持人州长讲完话后,提议三次祝酒:
第一次祝酒:“为美国总统”,全体三声欢呼,奏“欢呼,哥伦比亚!”音乐。

第二次祝酒:“为中国皇帝”,全体三声欢呼,奏一支中国国家旋律(National Air)。

第三次祝酒:“为我们的客人,浦安臣阁下和他的中国大使馆同事们!” 浦安臣阁下讲话。

第四次祝酒: “为我们北美大陆共和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尊敬的Evarts讲话(美国司法部长)。

第五次祝酒:“为新旧大陆的商业城市!” 尊敬的纽约市长讲话。

第六次祝酒:“为有智慧的外交,全人类兄弟关系的认同,和所有国家的平等正义!” 尊敬的水牛城市的Putnam讲话(律师、政治家)。

第七次祝酒:“为中国的工业,及世界对这些工业的义务。” 尊敬的Dodge阁下讲话(众议员)。

第八次祝酒:“为古代与现代文明在太平洋上的交往。” 教授Hitchcock博士讲话(美国公理会牧师,神学院教会史教授)。

第9次祝酒:“为国际法,两个半球的和平”。尊敬的Field先生讲话(著名律师、法律改革家)。

第十次祝酒:“为全球海事商业。” 尊敬的Daly讲话(纽约州议员、首席大法官、纽约制宪会议成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师)。

第十一次祝酒:“为中国和美国的劳工阶层。” 尊敬的Pierrepont讲话(律师,法学家,纽约州检察官,联邦检察官)。

第十二次祝酒:“为新闻界。” 尊敬的Greeley讲话(作家和政治家,当时极具影响的报纸之一“纽约论坛报”的创始人和编辑)。

第十三次祝酒:“为世界金属货币的统一。” 尊敬的Sammuel B. Ruggles讲话(律师和政治家、州议员、纽约市商会成员、纽约格拉梅西公园土地捐赠者)。

附录2:浦安臣在宴会上的讲话全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