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司理——一位养正学校的传教士?

卫司理——一位养正学校的传教士?

以下图一和图二是养正学校的师生送给一位叫卫司理的老师的。图一是一副长两米余的丝质对联,上面的文字是:“卫司理先生雅鉴:尚义急公型追先哲,育才兴学泽及后生。养正学校全体教员、学生仝上”。时间大约是民国时期。


图一、养正学校送给卫司理老师的一副丝质对联。

图二是与图一同时的一副丝质挂联,也长达两米有余。上面的文字是“卫司理先生雅鉴:义乃永存。养正学校全体教员、学生仝上”。


图二、养正学校送给卫司理老师的一副”义乃永存”丝质挂联。

上述对联和挂联是一位英国商人在销售,他对挂联的历史与原主人一无所知。从上面的文字判断,教师卫司理应该是一所中国学校或中文学校的外国人教师,他的英文名或姓可能是Wesley。对联和挂联都强调“义”,很可能暗示着他是一位传教士。中国的现代西式学校,起初时都是传教士开办的。后来一些接受了西式教育的中国人开始资助办西式学校,也常聘请在中国的传教士担任教师甚至负责管理学校。这位卫司理老师是什么样的经历呢?Wesley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因此我只能从学校校名入手查考。

“养正”一词出自《易经》中的“蒙以养正”。以养正为校名的学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的中国,均有好几所。现代如广东顺德的养正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创办的。而在解放以前历史上存在过的养正学校,我查到的至少有以下几所。

一是天津的养正书院。这是我查阅到的最早以养正命名的学校。中文资料说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伦敦会传教士赫立德(Samuel Lavington Hart)1892年前往中国,先在汉口,后来就被派往天津担任英国伦敦传道会开办的养正书院的院长[1]。查阅英文资料,说他是1895年从汉口到天津的,先是负责伦敦会1893年在天津开办的一家医科学校,1902年负责开办了天津英华学院(Tientsin Anglo-Chinese College)[2]。地址在今天津市和平区大沽路第十七中学校址上[1],学校有东楼、北楼、南楼三栋建筑,东楼被认为就是并入了新书院的前养正书院[1]。


图三、天津养正书院(Walford Hart Memorial College)[3]。后成为天津新学大书院的东楼。

英国伦敦会在中国开办的现代学校,英文校名大多都叫Anglo-Chinese College,前面加上当地地名相区别,翻译过来就是某地英华书院。但中文正式校名常不是翻译过来的英华书院,而是另有专门的名称。天津的英华书院的正式中文名称,参考文献[1]认为是叫新学书院。图四照片上的文字称它为“新学大书院”,因此大致可以肯定,1902年以后的天津英华书院没有沿用“养正书院”的中文名称,天津的“养正书院”名称存在的历史很短。


图四、1907年的老照片显示伦敦传道会在天津办的英华学校名称是叫“新学大书院”[20]

当时天津养正书院的英文名称叫Walford Hart Memorial College,直译是沃尔福-赫德纪念学校。这所学校是上面英文资料提及的1893年创立的医科学校?还是赫立德抵达天津以后在创办1902年的英华学院之前创办的一所学校?我还不能确定。进一步试图用英文校名查阅学校的更多资讯时,发现沃尔福-赫德(James Walford Hart, 1860.10.31-1894.4.15)是赫立德的弟弟。他是放弃了在伦敦的优越律师职业,作为伦敦会的传教士在1892年10月27日同哥哥赫立德同船启程来中国的。1893年他被派往重庆[4、6],1894年4月15日因急性痢疾在武昌过世。他比哥哥赫立德小两岁,过世时年仅33岁。他3月27日刚在汉口与同船来中国的传教士Mary Harris女士结婚,蜜月还没有结束。在1894年5月的伦敦传道会通讯同一页上,上一段文字是他的结婚告示,下一段文字是他的过世告示[5]。


图五、1894年5月的伦敦传道会“中国记录”通讯的同一页上同时刊登着传教士沃尔福-赫德的结婚和过世启示[5]。由于通讯的不发达,匆忙刊登的通讯上的日期可能不太精确,说他是3月31日结婚,4月14日过世,但后来的资料多认为他是3月27日结婚,4月15日过世[6、7]。

他过世以后,他的新婚妻子也是传教士的Mary Walford Harris(1869.12.27-1895.7.27)留在汉口事奉。不幸的是,在第二年的七月她也因痢疾在汉口过世,年仅25岁[6、7]。早期的传教士中这样的忧伤经历很多。

上述的查考中,我尚未能查阅到有一位叫卫司理或Wesley的教师在天津养正书院事奉过。而且,天津养正书院名称存在的时间不长,又是在义和团运动的前后,全校教师和学生给一个可能是回国或退休的老师送锦旗挂联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第二个是在福建晋江市的养正小学和养正中学。1907年由当地地方士绅、华侨和商人等发起创办了养正小学[8]。1928年增加中学部,更名为“私立养正初级中学”,1948年进一步扩大并易名为养正中学[9]。但也有文章认为该养正学校是英国传教士创办[21]。泉州名医黄中流(1863~1947年)就曾就读养正学校,后进入泉州惠世医院医生班,在传教士英国籍医师颜大辟悉心教育下成为西医医生[22]。

第三个是浙江瑞安的养正学校。它座落于瑞安市马屿镇江浦的浦西、江西村,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以虞介宸、虞廷恺父子出资为主,地方乡绅捐募为次,始建教学楼二幢、礼堂及操场,题名为“养正学堂”。1931年改名为瑞安县立南区第三小学。后来经历过多次校名更改,2007年又复原为“瑞安市养正学校”。

第四个是杭州养正书塾。被认为是1899年杭以州知府林啟为主创办的。当时由于戊戌维新刚刚失败,清政府下令各省停办新学,因此使用了传统的“书塾”名称。1901年11月,它被改名为杭州府中学堂[11]。因此它使用“养正”校名的时间很短,也不太可能是上述挂联中的养正学校。

上述四所学校,有可能是挂联对联中提到的养正学校的是第二和第三所。这两所学校都是中国人办的,但我们不能以此否认它们曾有外籍教师的可能。当时这些西式现代学校,除了國文、經學、修身、歷史等传统课程外,还有算術、地理、物理、體操、英文、音樂等现代课程,早期接受过这些方面教育的中国师资有限,需要聘用外国人并不为奇。创立杭州养正书塾的杭州知府林啟被认为还创办了杭州的求是书院,我们现在知道求是書院就是聘請的美國人传教士王令賡擔任的總教習[11]。又如在浙江瑞安养正学校的教师中如董景安,他不仅是基督徒,与传教士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曾长期是传教士创办的中学和沪江大学的教师和校董[12]。而且第二所,即泉州晋江的养正学校有可能还是传教士所创办。但上述挂联对联中的卫司理是不是这些养正学校中任何一所的教师,还有待将来进一步的考证。

除了中国大陆境内的养正学校外,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曾有过以养正名称的学校。香港的是在深水埗区的一所养正小学,该校已经关闭,我们所知情况甚少[13]。新加坡历史上有过三家以养正命名的学校。第一所是1892年章芳林创办的养正书院,又名章任宪义塾(Cheang Jim Hean Free School)。1902年章任宪过世后停办[14]。第二所是后来设于美芝路的养正学堂,由吴寿珍、陈楚楠等人创办于1905年(也有文献说是1903年),校 长是晚清秀才陈观波,最初借用合春号为校舍,后来搬到美芝路372号。它后来被改名为崇正学校。它改名的时间我没有查阅到,但很可能使用“养正学堂”名称的时间并不长[14、15]。

第三所是位于客纳街(Club Street)的养正学校(Yeung Ching School)。其前身是广肇学堂。今天人们说到新加坡的养正学校,多会想到的是这所。它创办于1905年,由广惠肇三府的华人创立,是一所有名的华文小学。1987年交回给新加坡政府管理,并易名为养正小学[16、17]。这所学校不仅全名与上面挂联上完全一样叫“养正学校”,而且它历史上与教会和英国卫理公会传道会关系密切。如1918接任校长职务的林耀祥先生是基督徒,原为广州教会学校岭南小学的校长,1918年在担任养正学校校长的同时,他还创办了新加坡卫理公会的感恩堂教堂。感恩堂的崇拜场所就在养正学校内(后来直到1957年前的崇拜场所,是由卫理公会所提供)[18]。图六显示至少当时的感恩堂有非华裔的白人,他们很可能是传教士,也很可能有在养正学校担任教师的。养正学校当时的教师也有许多来自中国讲广东话的基督徒[19]。这所学校也非常有可能是上面挂联中的“养正学校”[19]。林耀祥1919年让养正学校收录了贫穷的冼星海,并为他提供免费食宿。冼星海参加该校的军乐队,学吹单簧管、短笛等乐器,开始走上了音乐道路。这是题外话,但这种收留资助贫困学生的做法也多少带着当时传教士和教会学校常见做法的烙印。


图六、新加坡的与养正学校关系密切的新加坡感恩堂人员老照片。其中有非华裔的白人。他们中有人可能也是养正学校的教师,而上面所述挂联中的卫司理很可能就曾经是该校的一位这样的基督徒教师。

总之,我们需要更仔细地了解这些使用过养正校名的学校的教师聘用历史,才能去进一步确定卫司理曾工作的学校及他个人的经历。这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细心查考。

后记:

上述初稿完成后,同参考文献[17]的新加坡李国樑先生联系,请他帮助查阅核实卫司理是否曾是新加坡养正学校的老师。李先生的父亲和三个外甥都曾有过在养正学校就读的经历,他又写过关于养正历史的文章,因此,在网上查阅到他的联系方式让我十分高兴。以下是我同李先生2019年6月27日至7月1日的邮件往复,附录在此,以供后来人查找上述对联和挂联中的卫司理时参考。非常感谢李先生十分迅速又具体的帮助,也非常感谢何乃强先生花宝贵时间查阅新加坡养正学校的相关资料。谢谢。

李先生,您好!我是一位来自中国现在在加拿大的基督徒,平时爱好收集一些与过去到中国或华人中的传教士有关的东西。最近看到两幅养正学校全体师生送给一位叫卫司理的老师的挂联。尽管1949年前中国大陆也有好几所以“养正”命名的学校,但我估计很可能是源自新加坡的养正学校。我写的文章及挂联的图片在这里可以看到:(http://paper.healthchinese.ca/6033-2/)。若您能了解到任何有关卫司理老师的进一步资讯,望能告诉我。谢谢。方金琪

方先生,您好。我已将您宝贵的资讯传给一些养正老校友,希望他们能够提供卫司理老师的资料。可能需要一些等候时间。 KL

李先生,您好。很高兴收到您的回复。谢谢您的帮助,期待着能听到有关卫司理老师的资料。望保持联系。方金琪

方先生,您好。以下回复来自养正校友何乃强:“我翻查了养正1956年金禧纪念刊,1930,33,36年学校刊物的教员名单,都没有卫司理或卫斯理老师的名字。养正是有过非华人老师,他们是印度籍欧亜人和一位英籍老师霍坚夫人。林耀翔校长是卫理基督个徒,是卫理粤语感恩堂创办人及主持。在该堂1973年创堂60周年纪念刊,没有提到卫司理这个人。不过,林校长从来不在学校传教,反而在周会教导忠孝仁爱的儒家思想。但林校长以他的言行,影响很多老师奉主。”  KL

后记:黄威廉编著,2001。《漫话古丰州》

Ref.: 20190602
作者:方金琪 – 信望爱小屋。2019-6-26.
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healthChinese.ca,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