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给老师的信:一位参与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的传教士

中学生给老师的信:一位参与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的传教士

民国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犯,曾在1938年6月9日炸开了位于郑州市北黄河南岸的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全河夺流。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协助下,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于1946年3月1日开工,1947年3月15日合龙,至5月工程全部完成。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工程,民国政府专门为此成立了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局,参与的民工多达5万余人。工程多次受挫和改变计划,共耗资390亿元(法币)。

下面是一封郑州碧沙岗私立圣德中学的学生写给受联合国派遣在为黄河堵口工程工作的范铭德牧师的信。一位中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位从国外来的联合国“官员”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信的内容如下:

主内的范牧师道鉴:

因了您的公事繁忙,所以学生几度要拜见您的心总被“不必打扰”拒绝了。虽然如此,但是为您的工作代祷的工夫至终没有间断。诚然是您的工作太伟大了,今日沿河几千百万生灵在你工作中。工作效率就是生命延续的判断。你和你的同工者努力的热诚会将“黄河百害”这句不科学不近代化的话变成“黄河万利”。今后您的功名要随着涛涛水声被发扬而广大起来。千百万棵的内心深处是印着您们功名的勋碑!但愿你藉着祷告,永远抱着“神圣服务”的热诚继续的工作着——直到您成功的一天。

暑假我回到彰德一次曾住了月余。为了家庭问题本不愿再返回圣德求学。无奈念及明年行将毕业,又不愿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所以于九月一日再度返郑。

本期学费增至三万六千,书籍费五万元,制服费三万元,伙食费以目前物价计算共需十三万,连零用计算本期约需二十五、六万元。除伙食一则由本教会负责外,其余均需自给。唉,诚一笔大款耳。然吾辈信忠主名的人只有靠着祷告解决。仲民弟因为经济关系不来郑州读书了,现在安阳高中据说还可走读,那就可让我的父亲少微肩头轻点了!

黄河工程进行到什么程度?约计何时完工?希函告之。

你的学生刘仲翰
九月十五日(1946年)


圣德中学毕业班学生刘仲翰写给曾经的老师、传教士、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官员范铭德牧师的信。

因是用的学校正式信封,我原以为写信人是圣德中学的一位教师,但信函的内容表明他是一位毕业班(初中或高中毕业)学生。据百度百科,圣德中学是今郑州五中,前身是冯玉祥1939年创办的“国际救济会难童学校“中学部,1944年因抗日战争曾一度迁往陕西凤翔县王堡村,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才又迁回郑州。信封上的邮票发行于1945年12月,1947年春堵口工程已经结束,因此可以断定信是写于1946年的9月15日。

那这位范铭德牧师是谁呢?在查寻之前我曾猜想他是一位在做牧师的中国人,因为他要能阅读这手写的中文信函。但仔细查考得知他的英文名字叫Donald K. Faris,是位加拿大传教士。

范铭德牧师(1898-1974)出生在加拿大安省Bradford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从加拿大皇后大学毕业,1925年作为加拿大联合教会传教士前往中国河南。他到中国的头几年中国正处在反帝的高潮中,他的名字也列在要被驱逐的外国人名单中。当看到处于饥饿中的中国百姓,他的内心也在挣扎思考怎样向这些处在饥饿中的人们讲神的爱和在主里彼此相爱。这使他希望在农业上做些什么来帮助饥饿中的中国百姓。

1932-33年度回国休假。范铭德牧师参观了卑诗省的Dominion实验农场,并在安大略省农业学院选修课程。 他还参加了康奈尔大学的农业研讨会,在那里他遇到了农业宣教基金会著名负责人John Reisner。回到中国后,范铭德建立了两个小农场进行种子引进和改良实验,以及培训人员和做推广工作。尤其是侧重果树的引进和改良。他用自己的工资和教会的资源资助这项工作,也号召加拿大基督徒募捐金钱和设备。后来也得到了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1937年日本人占领河南,范铭德在河南一直坚持到1939年教会撤离。撤离后的范铭德并没有离开中国,而是去了北部也处在日本人控制下的济南齐鲁大学,担任大学的乡村研究所主任,研究通过引进花生等来改善民众的饮食营养。随着美国与日本形势的紧张,1941年3月范铭德的太太带三个儿子返回了加拿大,但范铭德仍留在中国。随着盟军同日本战争的爆发,范铭德在山东被日军关押,直到1942年6月交换战时被关押人员时,他才得以回到加拿大。

1945年1月战争还没有结束,他申请加入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工作,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他被派往河南参加黄河重建工程。他在黄河堵口工程中负责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民工们的物质供应,从联合国获取所需物质并进行分配。二是堵口工程附近地区分别处在国共两党管治之下,范铭德负责两党之间的联络沟通,保障双方同意停火让工程得以进行。因此他被当时上海的报纸称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最易被枪击的人(the most shot-at man)。

范铭德这次回中国后直接在黄河工程中工作,而圣德中学也是二月才搬回郑州,因此,这位中学生刘仲翰很可能是范铭德1942年以前在郑州时的学生。而且,从刘仲翰是在国际救济会难童学校的中学部就读,并向范铭详细汇报家里的经济情况等判断,除了教会帮助刘仲翰的伙食费外,范铭德还可能通过自己个人或其它的一些安排也在给予刘仲翰读书的经济帮助。


1947年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竣工后修建的纪念亭。

黄河堵口工程结束后,范铭德牧师又前往汉口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战后难民救济计划,他在那里工作直到1949年5月汉口解放前夕,他被迫离开了中国。

离开中国后的范铭德牧师一直在留心中国政局的变化,期望重返中国。在加拿大联合教会海外传道会的帮助下,他1950年底真的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准备去齐鲁大学担任农学系主任。1950年10月去中国前夕他曾在卑斯大学做“我为什么要去中国”的报告,说:“如果共产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那是因为我们作为世界公民不能满足当今世界的要求。……我们拥有专业知识,但我们不能只坐在后面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不管我们邻居的苦难”[2]。在温哥华教会和基督徒的帮助下,他从卑诗省的Dominion实验农场获得了许多果树苗,准备将它们和其它设备一起运往中国。但在船抵达香港前夕,朝鲜战争爆发,他回中国的希望彻底破灭。他自费转程去印度,把那些他珍爱的果树苗送给了Allahabad农业研究所。他再也没有机会返回他热爱的中国。


范铭德牧师和他太太Marion以及儿子Donald, Kenneth和Murray。照片来源网络,估计摄于1950年代。

编号:20181119-1

作者:方金琪(信望爱小屋),2018年12月15日,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healthChinese.ca,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刊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