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羅馬(拉丁)字母拼音中國方言聖經

兩本羅馬(拉丁)字母拼音中國方言聖經

以下圖1-8是介紹的兩本羅馬字母拼音的中國方言聖經。

第一本,如圖1-4所示,是1905年大英聖書公會出版的福州方言拼音《新約全書》。


圖一、福州方言羅馬字拼音《Sing Iok Cu》(新約)。線裝本。 Ref#:20240320


圖二、該書是1905年由Dai Ing Lieng Nguoi-Guok Seng-Cu Huoi(大英及外國聖書會,即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出版。


圖三、書中以英文註明有「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既大英聖書公會)和「福州土白(口語)新約聖經」(Foochow Colloquial New Testament)。


圖四、這是書中首頁所列的Seng-Ging Ciong Cu Muk-Lioh(聖經全書目錄)。

最早出版的福州話羅馬字母拼音聖經,是1880年出版了四福音書,1881年出版了《新約全書》,1914年出版了《舊約全書》[1]。因此,這本1905年的福州話拼音《新約全書》應是1881年版的再版。從圖二我們還看到,書上有一位原擁有者“Raeph Shrader,Kuliang,1927” (雷夫·施雷德,鼓嶺,1927年),他曾是在中國的教育傳教士,福州格致書院(Foochow College,今福州格致中學)的教師[3],鼓嶺在福州市郊。

第二本,如圖5-8所示,是1915年由大英聖書公會出版的廣東方言拼音《新舊約全書》。


圖五、廣東方言羅馬字拼音《Shing-King · Kau San Yeuk》(聖經·舊新約)。 Ref#:20211028


圖六、該書是1915年由Taai-Ying Shing-Shue Kung-Ooi(大英聖書公會,即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出版。


圖七、書中以英文註明有「廣東土白(口語)聖經」(The Holy Bible in Cantonese Colloquial),「上海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出版,並註明是在日本橫濱印刷。


圖八、這是書首頁的聖經舊約和新約的Muk Luk(目錄)。

廣州土白(廣東話)聖經譯本最早的是1862年出版的四福音書,1886年出版了新約全書,1894年出了聖經新舊約全譯本,均是用中文排版。廣州話羅馬字母拼音的聖經全譯本最早是在1905年出版的,因此這本1915年版的應該是再版[1]。

在華傳教士無論是17世紀初天主教的利瑪竇在中國最早出版的著作《西字奇跡》(1605)中,還是18世紀初基督教新教的馬禮遜最早編寫的英華和華英字典( 1815-1823)中,都立即開始了採用拉丁(羅馬)字母對漢字進行拼音。馬禮遜的《華英字典》中採用了他自創的官話拼音方案,並附有一套廣州話的拉丁字母音節表[2]。

傳教士之所以採用羅馬字拼音漢字,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相對於繁復的漢字,羅馬字作為一種表音文字,易讀易寫,能讀出來便能寫出來,大大降低了識字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往往只需通過幾個星期的學習便會讀會寫了[2]。這不僅極大方便了傳教士自己迅速掌握中文的發音和閱讀,為向中國百姓講解聖經提供了極大幫助,也極大方便了大多數中文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中國百姓能迅速提高中文閱讀水平。二是中文文字的發展相較於語言有著顯著的落後性,導致許多口語裡有的字沒有對應的書面文字,用中文文字說得出卻寫不出來,這在方言中表現尤其顯著[2] 。正因如此,聖經羅馬字母拼音的方言版比北方官話版出版更早,也更受歡迎。根據初步統計,共有28種以上中文方言有羅馬字版《聖經》的部分或全部以及相應的羅馬字拼音方案[4],這包括廈門話、福州話、寧波話、上海話、溫州話、閩南話、潮州話、莆田話、客家話、台州話等。這不包括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出版的聖經。

不同方言的羅馬字拼音方案並不相同。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二次基督教在華傳教全國大會上,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提出要制定一個統一的羅馬字標準,獲得了大會下屬方言版本委員會的積極響應。然而由於方言種類繁多且差異巨大,統一標準的制定工作歷經數年進展甚微[2]。今日中國大陸採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針對普通話,很難適用於不同的方言。

在這些羅馬字拼音聖經中,廈門話拼音版是最早的一種。早在1850年之前廈門話的拉丁化方案便已經在中國和馬來、新加坡等地使用,傳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使用教會羅馬字方案翻譯了部分《聖經》。 1850年傳教士打馬字(Rev. JohnVan Nest Talmage,1819-1892)等開始在教會學校使用理雅各翻譯的《聖經》進行羅馬字的教學[2]。廈門話羅馬字拼音的《約翰福音》於1852年出版,《新約全書》於1873年出版,《舊約全書》於1884年出版。

這些羅馬字母拼音方案不僅大大幫助了聖經在百姓中的傳播,也幫助發展演化出了今日中國的漢字羅馬拼音方案。而它們對中國方言發音的記錄,也必然會隨著方言的日益變化甚至消亡而日益顯得珍貴。

Ref#:20211028 & 20240320

參考文獻
[1] 顧長聲, 聖經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 https://wellsofgrace.com/bible/intro/bible_in_China.htm
[2] 百年「漢字革命」簡史(一):在華洋人的拼音文字運動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46741
[3] The Sandusky Register. Sandusky, Ohio, Fri, Nov 8, 1946, Page 5. https://www.newspapers.com/paper/the-sandusky-register/228/

作者:方金琪(信望愛小屋), 2024年5月6日修改。加拿大中文醫療保險資訊網 http://www.healthChinese.ca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圖片版權。歡迎轉載。轉載電子版文章時,請註明文章作者和轉自www.healthChinese.ca,並請注意在轉載時,不得對文章進行任何刪改。若需書面轉載本刊文章,請先徵得作者書面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