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1928年官話附註音符號和合本《新約全書》: 殉道傳教士史文明的父親送給母親的新年禮物

一本1928年官話附註音符號和合本新約聖經:
殉道傳教士史文明的父親送給母親的新年禮物

2020年美國維吉尼亞州一位商人出售了一批殉道傳教士史文明家相關的中國傳教士相關物品,我在稍早的文章中列出過這批物品的清單(見“來自殉道傳教士史文明家的收藏品清單”一文)。圖一是其中的一本1928年版的附有註音符號的中文官話和合本《新約全書》。是由上海大英聖書公會和美華聖經會聯合出版印發的。黑布封面。


圖一、殉道傳教士史文明家承傳下來的1928年版附註音符號的中文官話和合本《新約全書》。 Ref.# 20200605-16

上海美華聖經會屬於美國美北長老教會。 單獨出版聖經時,英國聖書公會傾向使用「上帝」譯詞,美國傳教士傾向使用「神」譯詞,這本聯合印發的聖經中使用的是英國傳教士傾向使用的「上帝」(如圖二)。


圖二、該本英美傳教士聯合印發的聖經中所使用的是「上帝」譯詞。頁面上也可見史蓋臣師母使用該本聖經時留下的許多鉛筆筆跡。

漢語注音符號(Bopomofo or Mandar in Phonetic Symbols)是由民國的中國讀音統一會以章太炎1908年創立的記音字母作藍本於1913年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將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這本《新約全書》編印於1928年,所以圖一中仍稱其為「注音字母」。最早的注音符號聖經是1921年由大英聖書公會印發的全注音符號排版的官話和合本《新約全書》,曾收藏於日本的聖經圖書館。這本發行稍晚,同時有中文和注音符號。

這本聖經的另一個珍貴之處是如圖三所示,它是1929年1月1日長老會在華傳教士史蓋臣牧師(Charles Ernest Scott,1876-1962)送給史蓋臣師母的新年禮物,書尾的內封頁上史蓋臣牧師寫道:「To Clara Heywood Scott, From her husband Charles Ernest Scott, 1Jan 1929. Ps 119:18.」(送給史蓋臣太太,來自她的丈夫史蓋臣,1929年1月1 日。詩篇第119篇第18節是:「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見你律法中的奇妙」。


圖三、該聖經末頁上殉道傳教士史文明的父親史蓋臣牧師的手蹟,該聖經是他1929年1月1日送給太太的新年禮物。

史蓋臣牧師(Charles Ernest Scott,1876-1962)來中國前在美國獲神學博士學位,曾是教授和牧師[1]。 1906年他和太太帶著才六個月大的大女兒史文明(Elizabeth Alden Scott Stam “Betty” 1906-1934)來到山東,在中國36年,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們夫婦共有五個兒女。除1934年在安徽旌德被紅軍殺害的傳教士大女兒史文明外,另外兩個女兒也是在中國的傳教士。最小的兒子出生在1916年,完成學業要回中國時,中國已經處在抗日戰爭之中,因此他參加美軍援華部隊擔任中文翻譯來到中國。除史文明外,有關他們另外幾個兒女的資料極少,我還完全沒有查閱到有關他們另一個兒子的任何資料。期望以後能查詢到,我將另文介紹他們。

該聖經中也還夾有一些其他物品。 包括如圖四所示的印有1933年1月Bethany Presbyterian Church(伯大尼長老教會)牧師簽名的絲質書籤。它可能是差派史蓋臣牧師到中國的美國教會送給他的新年問候。


圖四、夾在聖經中的1933年1月印有伯大尼長老教會牧師簽名的絲綢書籤。可能是差派史蓋臣牧師夫婦的美國教會的新年問候。

還有如圖五所示的寫在一張1952年信紙背面的學習中文注音符號的筆記。史藎臣牧師是1961年過世,史藎臣師母是1973年過世,該頁筆記顯示他們退休回美國後還教過他們的晚輩中的是誰學習中文注音符號。


圖五、夾在聖經中的寫在1952年信紙背面的注音符號學習記錄。 可能是史蓋臣牧師或師母教晚輩學中文注音符號時留下的。

我隨後還會寫文章,介紹這批中的一些其他物品。

作者:方金琪(信望愛小屋), 2024年5月12日。加拿大中文醫療保險資訊網 http://www.healthChinese.ca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圖片版權。歡迎轉載。 轉載電子版文章時,請註明出處,並請注意在轉載時,不得對文章進行任何刪改。若需書面轉載,請先徵得作者書面許可。